盘点世界各国装配式轻钢结构建筑发展现状
装配式建筑起源
装配式建筑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末,1896年,法国人建造了最早的装配式混泥土建筑——一座小门卫室。后来美国人对装配式建筑进行改良,随后流行于其他发达国家,发展至今已达100多年!
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因其绿色环保、稳固抗震,深受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喜爱。西方发达国家的装配式住宅早已经发展到了相对成熟、完善的阶段,已成为新建住宅首选形式!
发达国家装配式建筑是主流
美国
美国的装配式住宅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,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,同年开始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。除了注重质量,更注重提升美观、舒适性及个性化。现在每16个人中就有1个人居住的是装配式住宅,并成为非政府补贴的经济适用房的主要形式。
丹麦
丹麦推行建筑工业化的途径是开发以采用“产品目录设计”为中心的通用体系,同时比较注意在通用化的基础上实现多样化。丹麦也是世界上最先将模数法制化的国家。
法国
法国预制结构的使用已经历了130余年的发展历程,构造体系以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为主(装配率达到80%),以焊接、螺栓连接等干法作业流行,生产和施工质量高。
德国
德国主要采用叠合板剪力墙结构体系,目前已发展成系列化、标准化的高质量、节能的装配式住宅生产体系。
瑞典
瑞典目前新建住宅中,采用通用装配建筑部件的占到了80%以上,是目前世界上住宅装配化应用最广泛的国家。
日本
日本是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之一
日本1968年提出装配式住宅的概念,1990年推出了采用部件化、工业化生产方式、高生产效率、住宅内部结构可变、适应居民多种不同需求的“中高层住宅生产体系”,经历了从标准化、多样化、工业化到集约化、信息化的不断演变和完善过程。
1995年1月17日晨5时46分,日本神户市发生7.2级直下型地震,5400多人丧生,3.4万多人受伤,19万多幢房屋倒塌和损坏,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,震后又发生500多处火灾。
这是自1923年来在日本城市发生的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,共造成数千人死亡,地震给日本造成的全部损失达数万亿日元。
自此之后,日本高度重视装配式轻钢结构建筑,每年新增20万栋装配式轻钢结构建筑,建筑面积大约300万㎡。尤其是经历了大地震的神户,震中兵库县实施了“不死鸟”计划,要求建筑物遭受8级地震不倒;日本政府则提出了“零死亡”计划。因此,抗震性能非凡的轻钢结构、轻质材料等各种先进的防震手段被广泛应用,所有老式建筑全部采用不同形状轻钢结构框架进行加固。日本也发展成为世界上装配式轻钢结构建筑最先进的国家之一!
新加坡
新加坡的组屋一般为15~30层的单元式高层住宅,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尝试采用预制装配式建设,现已发展较为成熟,装配率达到70%以上。
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
配式钢结构建筑的优势有目共睹,而我国装配式发展一直速度缓慢。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周福霖曾表示,中国建筑装配工业化程度仅为3%-5%,而欧美建筑达75%,瑞典更是高达80%,日本也能达到70%。
建筑装配工业化程度低造成了我国建筑施工质量低下、建筑垃圾、建筑能耗陡然攀升等不可持续发展问题。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占国家总能耗47%,建筑垃圾占各个社会垃圾的45%。建筑能耗与建筑垃圾亟待降低。
2016年3月5日,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: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,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,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。将“装配式建筑”写进政府工作报告,这还是第一次,足见“装配式建筑”在党和国家产业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位置。
日本是率先在工厂中批量生产住宅的国家;美国注重住宅的舒适性、多样性、个性化;法国是世界上推行工业化建筑最早的国家之一;瑞典是世界上住宅装配化应用最广泛的国家,其80%的住宅采用以通用部件为基础的住宅通用体系;丹麦发展住宅通用体系化的方向是“产品目录设计”,是世界上最先将模数法制化的国家,这些国家的经验都为我国装配式住宅的发展提供了借鉴,伟大复兴的我们势必会迎来建筑改革的热潮,我们秉承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巨人更高的信条,我相信,我国的装配式轻钢结构建筑定会实现高歌猛进,蓬勃发展!